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李黎 陈娟娟 杨方雷
(相关资料图)
7月26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五个传递日活动,在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以及东安湖体育公园进行。东安湖站第114棒火炬手冯炼是一位“90后”乡村优秀教师代表,来自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场小学,她是南部县长坪山红军烈士墓第四代“守墓人”和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
“看到冯炼传递大运会火炬,我们由衷地高兴。”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场小学马松柏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冯炼是一名语文老师,下学期就是五年级29个娃娃的“冯妈妈”,冯炼经常给全校师生讲长坪山的红色故事。“她平时住学校,周末就住家里,她家就在长坪山烈士墓旁边。”得知冯炼在东安湖站传递成都大运会火炬,马松柏第一时间将视频和图片发在老师群,老师们又发在家长群里,大家纷纷为冯老师点赞。
冯炼从小就梦想当一名教师。早在大学期间,她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2016年回到家乡后,备考教师公招提上了她的议事日程。2017年7月,她顺利通过了南部县公招教师的笔试和面试,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冯炼的丈夫周恒也是南部人。2019年初,受冯炼的影响,周恒也决定回家乡发展。2020年10月1日,冯炼和周恒举行了婚礼,成为新一代的红军墓守护者,共同守护不变的家族承诺,继续为英烈坚守。
马松柏介绍,冯教师深得孩子们喜爱。尽管要去红军墓讲解,却没有耽误教学,上课落落大方,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学生都很喜欢她。学校离长坪山红军烈士墓只有三公里远,每年清明,七一等大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祭扫红军墓,听冯老师讲红军的故事。冯炼表示,长坪山的红色故事,是一本活教材,自己要将这本教材讲给更多的人听。
90后,乡村教师,红军烈士守墓人。
31岁的冯炼和她的长辈们祖孙四代为红军连长守墓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1933年底,南部县长坪山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镇之一,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位姓刘的红军连长主动请缨,留守南部县长坪山,借住进了农户陈修坤和陈韩氏夫妇家。驻守长坪山的日子,刘连长在陈修坤夫妇家背水背柴,凡是体力活都抢着干,无儿无女的陈韩氏把他视作亲生儿子。
一次,刘连长在战斗中被军阀杀害,遗体被军阀丢在长坪山脚下示众。陈韩氏冒着被军阀杀头的危险,背回遗体,悄悄掩埋在屋旁。陈韩氏去世时,给后辈立下家规:刘连长为保护百姓而死,要世世代代为他守墓!
从陈韩氏夫妇到他们从冯氏家族抱养的儿子陈忠民,再到陈忠民的女儿、女婿,到现在的冯炼,祖孙四代已为刘连长守墓90年。“陈韩氏”就是冯炼的曾祖母。冯炼,也是谨遵祖训的第四代守墓人。
2016年大学毕业后,冯炼前往广州创业,只是内心依然牵挂着1500多公里外的长坪山,那是她的根,她的家。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是父亲无意间讲起的一件事——有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来陵园寻亲,父母因不会讲普通话而难以顺畅地沟通,两位老人失望而归。因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再来墓园,临走前,老人给每一个墓碑都献上了鲜花,寄托哀思。
冯炼被父亲语气里的心疼与无奈牵扯,“在大城市,我是千千万万年轻人中普通的一员,而在长坪山,我是履行家族承诺的不二人选。”决定回到家乡守墓那一年,冯炼25岁,而刘连长牺牲时也刚好是25岁。“昨天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换我守护他们!”
从1933年至今,90年的时光里,曾祖父、外公和父亲接力守护红军墓,如今轮到了冯炼。
2011年,南部县人民政府建立起了长坪山烈士陵园,陆续将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南部籍烈士迁入陵园。如今,这个家族守护的已从刘连长的一座孤墓,变为1080位烈士的英灵。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冯炼,如今成了这段故事的讲述者。作为陵园的义务讲解员,每逢纪念活动,或有人参观,冯炼都会抽出时间,带着人们走走看看;她还在家门前的田埂边种下各色雏菊,方便参观者拜祭。
“今年5月,学校一名老师从县教体局领了成都大运会的表格回来,喊我填写。”冯炼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时她觉得自己仅仅就是一名乡村老师,哪会有机会去成都传递大运会的火炬!“那时,觉得自己是备用人选,也没多在意!”本以为这事就没下文了,前几天,冯炼突然接到成都大运会工作人员电话,通知我传递大运会火炬,“我真的以为电话打错了,连问了好几次,才明白就是通知我。”放下电话,冯炼激动了好久,本来趁着难得的暑假,和家人一起来逛逛成都,最后是丈夫陪着她到了成都。
对于成为成都大运火炬手,冯炼说她很荣幸也很激动,作为一名四川人,这一次相当于是在自己家门口传递大运火炬,希望能把青春的力量、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传递下去,也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健儿,在成都成就各自的梦想。“真没想到,一名乡村老师还能传递成都大运会火炬,这让我更加坚信乡村教育的力量。以后的讲解中,我要讲红色故事,也要讲成都大运会的故事。”(受访者本人供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