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哲 卞德龙)7月6日,全省科普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东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当前广东有科普专职人员近1万人、兼职人员近7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3.7万人,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广东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广东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8%,排名全国第六,较2020年的12.79%提升16%。
以科普工作有力推进教育改革,广东深入实施“馆校结合”科普育人工程,通过“请进来”方式积极引进优秀科普机构、科普人才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推动科普教育融入课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如深圳市实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科普教育学分制;东莞市创建170个科普标兵(示范)社区、96所科普特色学校,带动全市数百所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为优化区域平衡,做大科普资源“蛋糕”,广东探索多种模式撬动更多资源参与。如河源市紫金县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丰富、科普需求大等优势,在校园内建设面向青少年学生、同时服务公众的乡镇科技馆,并由县科技馆统筹安排,免费为各乡镇科技馆提供展品,以5个镇为一组,每个镇安排一套展品,每学期轮换布展,确保各馆展品不重复。
公益性科普事业与市场化科普产业协同发展,少不了资本助力。今年,长隆集团被授予全国首批林草科普基地,是57个科普基地中唯一一个民营科普单位。多年来,长隆集团在广东建设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8大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群,累计为超3亿人次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服务。
更多的科普“生力军”正在路上。当前,广东各地市正加快组建科普传媒集团。5月,江门科普传媒集团联合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首场科普研学。
推进会现场,广东粤科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开展“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科技场馆的设计与运营,科普活动组织与开展,科普内容资源策划与出版,科普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430”课后服务与研学6大主要业务,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市场化科普产业协同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