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张雪峰、张小强争论“学新闻前景”,新闻媒体这么看|今日报

2023-06-18 09:12:01澎湃新闻

“考研名师”张雪峰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围绕“学新闻是否有前景”的争论,正引起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早前,张雪峰在回应考生家长提问时表示:“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他表示,当下,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新闻传播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现在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6月15日,张小强批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他指出,新闻能文能武,211以上高校的新闻学闭眼选,并提醒大家千万别被这样的网红忽悠。隔了一天,张小强又提到,“张雪峰本人不也正在享受传播社会化的红利吗,他从事的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要干的领域啊!他自己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何其荒谬!”

在张小强看来,社会对新闻专业观感不佳,是因为他们狭隘地认为学新闻的出路就是去媒体,但现在招聘新闻人才做传播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社会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会一直旺盛!”

同在6月16日,张雪峰表示,“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对于张雪峰的观点,四川媒体川观新闻发布评论员文章称,学新闻早已不等于做记者,许许多多的岗位都需要新闻素质,这种素质不仅是写作能力,更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的核心能力。新闻传播作为一个跨学科科目,看似“无学”却是“卷学”,正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老师指出,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不仅要打文科的基础,摄取大量信息,还要会拍摄、会统计、会编程……就业数据也显示出这种跨学科培养的优势。

这篇文章认为,对着浮在表面上“趋势”给别人提建议,顺便打压一下别人的信念和理想,真的好吗?趋势是会变化的,但本心和信念却真的难得。只有真的热爱,并愿意付之行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过来人”切莫用自己的偏见打击别人的信念,让人保不住“六便士”,还丢了“月亮”。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指出,今年的“天坑”主角换成了新闻学,但每年的争论本质上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填报志愿,到底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钱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志愿怎么填,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简单粗暴的二分法也禁不起推敲。

一来,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学有所成都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没人能够精准预判哪一个专业前景好。“张雪峰们”也不过是套用了过去一段时间粗浅感性的观察,那些经验在几年后就会成为明日黄花。

二来,强扭的瓜不甜,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梦想追求都不同,那些被所谓经验操办的人生,真的是当事人想要的幸福吗?即便进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躺平四年,就能等着数钱吗?惟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不论是选择了什么专业,都要靠勤劳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这篇文章回顾道,近些年,动辄就有声音渲染某某学科无用论。事实上,不是某某学科无用,而是这些人所言的“有用”标准太窄。毕业后要为面包和牛奶奔波不假,但大学求知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更多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视野的涵养,以及为未来蓄能。很多“无用之学”或许无法立竿见影地变现,但长远观之,不仅丰盈着我们的头脑,更可能是真正的富矿。

文章最后谈道,当一些人吐槽基础学科是“天坑专业”时,可曾想到,正是基础研究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精尖产业发展?当一些人喊出文科无用论时,可曾想到,正是人文精神的贫瘠,才让自己那么焦虑又那么偏激?青少年令人艳羡之处,正在于他们拥有人生的无限可能,有机会为自己的真正所爱穷山距海。希望更多高考生能从心底的热出发,去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标签: